震惊!知名医生放弃大三甲,跳到500强金融企业!手术刀与计算器的价值博弈
3月2日,当知名互联网博主的“杰克”医生发文表示“他已从医院离职,入职了一家中国500强企业”时,医疗圈炸开了锅。
据杰克介绍,他入职的岗位是金融企业的医务部。公司提供的宿舍,环境非常好,不愧是中国500强公司,这就是他为什么会放弃三甲医院和深圳医院offer来企业的原因。因为金融企业很人性化,各种福利都有,不用夜班,有双休节假日,临时加班一天可以补休几天,比医院舒服太多了。
当然,“杰克”医生也表示入职这家500强公司也不是那么容易的,他表示,被“面试了四次才最终通过”。
这位大三甲知名内科医生,毅然告别医院,转身成为世界500强金融企业中的一员。这场职业地震背后,折射出当代医者怎样的生存困境与选择逻辑?
手术刀与计算器的价值博弈
2023年《中国医师薪酬调查报告》显示,北上广三甲医院主治医师平均年薪28万,而同龄互联网大厂P7级员工年薪可达80万。更残酷的是,某三甲医院规培生向记者展示工资条:基本工资2960元,夜班补助80元/次,与互联网实习生日薪400元形成刺眼对比。
"凌晨两点下手术台,看到程序员朋友晒六位数年终奖,突然觉得坚持像个笑话。"现就职某投行的前神经外科医生王璐坦言。医疗行业的"延迟满足"正在失效——当35岁医生还在值夜班时,同龄金融从业者可能已实现财务自由。
“杰克”医生也表示:“我高中是名校,高中同学很多在腾讯、微软、华为工作,我最好时候的年收入可能都达不到我哥们的年终奖,而且我还多读了好几年书,本科5年加研究生3年,再加规培3年,总共11年,比他们晚很多年才工作。我出来正式工作时,我同学有几个已经去欧洲晒朋友圈、在深圳买房了。我高中同学混的差的年收入都有10多万,而且还比我早工作很多年。”
阿里巴巴VS三甲医院:职业赛道的多维较量
医疗自媒体"丁香人才"做过职业吸引力测评:三甲医院在职业稳定性(95分)、社会声誉(90分)得分领先,但在薪酬竞争力(45分)、工作自主性(60分)、创新空间(55分)全面落后科技企业。某猎头公司数据显示,2023年医疗背景人才流向金融科技领域同比增长300%。
展开全文
3月3日,坐标湖北襄阳、已从学校毕业好几年的一名网友就表示:“如何选择,对于现在的我来说,这是毫不犹豫的!如果重新给我选择,让我选三甲医院还是阿里巴巴,我一定会选阿里巴巴,我华科同济毕业,当初为了最初的梦想选择了医院,经过这几年的打磨,又赶上降薪潮,发现还是钱最重要。”
“钱当然重要了,阿里巴巴能给我一年几十万,医院却给不了。就算在阿里巴巴只能干十年,那也是几百万了,在医院当医生,何时才能现实?我是真后悔没去挣这个快钱,去阿里虽然有中年危机,但最起码真金白银是到手了吧?在医院啥都没有,除了领导的承诺和大饼,啥都没有,而且我们这快要推广三明医改了,我现在30多岁连个主治都不是!”
选择阿里的华科毕业生张薇算过笔账:医院晋升需要15年熬成主任医师,而互联网医疗赛道3年可成项目负责人。"在AI诊断冲击下,传统医疗经验正在贬值。与其等政策改变,不如主动拥抱变革。"她的选择代表新一代医学生思维转型。
白衣战士出走背后的行业地震
某顶级医院院长私下感叹:"我们培养个优秀外科医生要投入500万,现在却被企业用百万年薪轻松挖走。"但医疗体系改革专家指出,医生多点执业政策遇冷、科研成果转化困难、医患关系紧张构成的"三重门",正在倒逼精英医生用脚投票。
值得关注的是,出走的医生多在30-45岁黄金期。他们带着临床经验、科研能力和行业资源转型,在医疗信息化、保险精算、健康管理等领域开辟新战场。这种人才流动虽引发"医疗空心化"担忧,却也催生着跨学科创新的可能。
职业选择的冰与火之歌
面对"背叛理想"的质疑,转行医生们展现清醒认知。前心血管专家现某PE医疗基金合伙人陈昊说:"救死扶伤不一定穿白大褂,通过资本推动新药研发同样拯救生命。"这种价值重构正在打破职业边界,形成医疗+金融+科技的复合型人才需求。
教育学者警示,当清北协和毕业生批量流向金融科技,反映的是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的断裂。但人力资源管理专家认为,这种流动恰恰证明中国人才市场的成熟——每个人都有权定义自己的"性价比",职业忠诚度正让位于价值创造力的自由兑换。
网友评价
对此,你这么看呢?
主任已经放狠话:
只要拿下4区SCI,今年副高就有你!
不想错过晋升机会,可SCI不争气?
现在扫码,2个月就能搞定4区~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