山东农担“鲁担农牧贷”:激活金融支牧新引擎
齐鲁晚报·齐鲁壹点 胡晓娟 通讯员 肖玉璇
在巨野县某禽业公司的鸡舍内,八层全自动笼养设备高效运转,王厂长看着崭新的生产线感慨:“农担贷款就是一场及时雨,帮我渡过了难关!”她口中的“及时雨”,正是山东省农业发展信贷担保有限责任公司(以下简称“山东农担”)的创新产品——“鲁担农牧贷”。截至目前,该产品已累计为7.3万户畜牧经营主体提供担保贷款449亿元,为山东省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金融“活水”,成为激活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引擎。在2025“好品金融”活动中,“鲁担农牧贷”脱颖而出,成功获评“普惠金融”典型产品。
畜牧业是关乎国计民生的重要产业,肉蛋奶是千家万户“菜篮子”的核心担当。山东农担立足政策性定位,以“鲁担农牧贷”为支点,撬动金融资源向畜牧关键领域深度汇聚。在支持生猪养殖方面,将能繁母猪、育肥猪授信标准分别提升至3220元和1190元,累计为1.1万生猪养殖户提供担保贷款72亿元,支撑起超600万头生猪养殖环节的资金需求。在“山东蛋鸡养殖第一县”巨野,山东农担已累计为蛋鸡行业提供担保贷款2.75亿元,有效支持了产业的发展。目前,巨野县已发展蛋鸡规模化养殖场384家,其中国家级蛋鸡示范场3个,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1个,省级蛋鸡示范场15个,带动就业达1.6万人。
山东农担以战略眼光聚焦优势产区和特色集群,加快对畜牧优势产业提档增效,驱动产业从“量的积累”向“质的飞跃”华丽转身。截至目前,对沿黄肉牛、鲁北肉羊、烟台生猪、临沂肉鸡、高青黑牛等多个产业集群支持担保贷款规模累计均已超过10亿元,有力推动各地做好畜牧产业“土特产”文章。
展开全文
在东营利津盐窝镇,依托政府精准绘制的“养殖地图”,山东农担将目光聚焦黄河口滩羊产业园,累计为肉羊养殖户提供担保贷款2296笔,金额16.88亿元,业务覆盖面达90%以上。在山东农担的支持下,该产业园已成为全国最大的单体肉羊标准化养殖基地,年出栏量突破300万只,全产业链产值突破110亿元,成功助力该产业园进入3.0时代,吸引了大批青年人回乡创业,“圈养-育肥-屠宰-活羊外销”的全链条肉羊产业发展模式已然成型。
在济宁梁山县,山东农担充分发挥“政策性工具”作用,创新推出“政府+农担+银行+基地+农户”模式,推动沿黄肉牛集群化、产业化、现代化发展,已为肉牛养殖主体累计担保19.58亿元。短短几年,梁山肉牛实现了跨越式发展,产业规模上从2019年的存栏4万头发展到现在13万头,养殖模式上实现了从“无序散养”到园区“规范养殖”。“农担担保,让我们扩大养殖规模有底气了!”宏育源畜牧养殖合作社负责人见证着变化:“原来在家里散养也就是四五十头,现在养殖量增加了,最少的户都有二百多头。”
畜禽种业是畜牧业发展的“芯片”,山东农担积极落实种业振兴行动相关工作要求,对鲁西黄牛、单县青山羊、德州黑驴等地方优质畜种繁育项目,主动降低准入门槛、提高担保额度、完善风控措施。同时,依托龙头企业、专业园区、科研院所等制定专项服务方案,累计为相关主体提供担保贷款超6亿元。德州禹城是“德州驴”的核心产区,依托“德州黑驴养殖保种繁育基地”,山东农担为58户黑驴养殖户累计担保贷款5544万元,帮助他们新建养殖棚舍2000多平方米。
在单县蔡堂镇朱高台子村的羊舍里,养殖户孟大哥看着山羊一天天变得膘肥体壮,他的心中充满了喜悦。得益于山东农担的“鲁担农牧贷”,他成功申请了144万元的担保贷款。资金的及时注入,使其养殖规模从最初一两百只山羊,迅速扩大到三个养殖棚、存栏约2000只的体量。“每只山羊利润约200元,每年可出栏三批,一年的收入很可观了。”如今,单县山羊存栏量已超40万只,规模化养殖场户数显著增长,产业链韧性不断增强。
山东农担以创新之犁深耕产业沃土,驱动山东畜牧业在稳产保供与转型升级的双轨上全速前行。下一步,山东农担将以此次获评“普惠金融”典型产品为契机,继续做实做细“普惠金融”大文章,谱写服务齐鲁乡村全面振兴的新篇章,为山东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建设贡献农担力量。
评论